遠傳電信為了有更寬的4G頻譜, 日前自動繳回1800Mhz 2G頻譜, 並經NCC核准通過. 遠傳電信繳回2G頻譜後,將在1800MHz 頻段上取得13.7Mhz頻寬(8.7MHz(C3)+ 5Mhz(C4)). 台灣大哥大則可在1800Mhz C1頻段上取得11.3Mhz頻寬可供使用, 中華電信則在1800Mhz頻段取得17.5Mhz(2.5MHz(C2)+ 15Mhz(C5))頻寬可使用。
經此變動後, 台灣4G頻譜最新動態為何呢?為何遠傳電信願意無條件自動繳回2G頻段, 而讓中華與台灣大哥大坐享其利? 這對2G原用戶與4G用戶的權益會有那些實質影響呢? 以下做一解析:
1. 台灣4G頻譜最新動態:
台灣4G頻譜雖然釋出135Mhz無線頻寬, 但900Mhz與1800Mhz有些頻段仍被2G業者佔用中, 必須等到106年6月與107前以後才會全部釋出. 不過,遠傳與台灣大哥大為避免iPhone用戶流失, 去年雙方各自交換1800Mhz頻段的5MHz頻寬; 中華為早點取得900Mhz低頻頻段使用以改善1800Mhz頻段涵蓋率不足問題, 也於去年10月底提前自動釋出其持有900Mhz的2G頻段(10Mhz供中華使用, 另外5Mhz供國碁(亞太Gt)使用); 國碁因要與亞太電信合併受限法規持有頻寬上限規定及計畫與台灣大哥大基地台漫遊合作, 也與去年九月底宣布將其持有的A3 700Mhz 的5MHz 頻寬使用權以新台幣 34 億 3337 萬 5000 元賣給台哥大。
經過各業者自動釋出及交換, 目前台灣4G頻譜共有107.4 Mhz頻寬可被使用, 其中台灣大哥大擁有31.2Mhz最大, 台灣之星5Mhz最小.
2. 遠傳為何要無償釋出1800 Mhz 2G頻寬?
A. 要打網速戰, 頻寬必須加大才行:
頻寬就像高速公路的路寬, 頻寬要越大, 網速才可提高. 由於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電信都已經取得25Mhz可使用頻寬(台哥大是20+5Mhz; 中華是15+10Mhz), 透過載波聚合(CA)技術,最高可達到177Mbps的下載速度, 目前只有15 Mhz(10+5)可使用頻寬的遠傳, 在網速表現上遠落後其他兩雄. 另一方面, 台灣4G用戶數成長超出預期, 遠傳使用的700Mhz低頻頻段將會面臨可容納用戶數不足問題與日俱增. 為解決頻寬與可容納用戶不足問題, 遠傳只好自動繳回1800Mhz 2G頻譜, 以取得23.7MHz頻寬(13.7Mhz (1800Mhz)+10Mhz (700Mhz))來抗衡其他兩雄.
圖片來源: 台哥大廣告
B. 行動寬頻管理規則要求必須繳回同頻段行動電話業務特許執照:
遠傳釋出1800Mhz 2G頻段後, 台哥大4月底將可再取得5MHz的1800Mhz頻段,屆時台哥大(亞太Gt)就會擁有30MHz的4G頻寬,透過載波聚合技術,最高傳輸速度可以衝到200Mbps以上(理論值),成為4G網速最快的業者。遠傳為何要平白無故將原本還佔用C1頻段繳回呢?
圖片來源: 台哥大廣告
根據行動寬頻業務管理規則第44條, 遠傳若要取得C3的使用執照, 就必須把所有1800Mhz 的2G頻段全數繳回. 受限於管理規則, 遠傳為了提早取得C3頻段使用權, 只好忍痛將1800Mhz 2G頻段繳回.
不過, 有別於遠傳可以將原本1800 Mhz 2G基地台透過升級方式變更為4G基地台來加速1800MHz 頻段的人口涵蓋率, 台灣大哥大本身在1800mhz基地台的涵蓋狀況還有待加強. 根據台灣大哥大鄭俊卿總經理日前表示: 台灣大哥大700MHz 頻段的人口涵蓋率已達 99.2%,1800MHz 頻段到 6 月底,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四都的人口涵蓋率將達到 90% 以上,第三季全台人口涵蓋率才可逼近 95%。換言之, 遠傳釋出1800MHz 2G頻段出來, 對於多數台灣大哥大用戶而言, 因目前1800MHz基地台涵蓋率仍不足, 大多數地區還是以700Mhz頻段為主; 中華則因多出來的2.5Mhz頻段與C5頻段不是連續頻段, 若手機不支援Cat.6 及CA規格, 基本上也是用不到的. 兩害取其輕下, 遠傳提前釋出1800Mhz 的2G頻段算是必然的選擇.
3.對2G/4G用戶的權益會有那些實質影響呢?
A. 2G用戶:
根據NCC公告2015年2月份的台灣2G用戶數, 台灣目前還有215.9萬的2G用戶, 遠傳則還剩40.1萬的2G用戶. 遠傳產品行銷處副總經理鄧愛櫻表示,2015年底前將會將現有約40多萬的2G用戶全部移轉到3G或4G. 為吸引2G用戶升級,會提供接近2G用戶原來的資費的優惠,免費3G手機、更換SIM卡等等。
遠傳繳回1800Mhz 2G頻段後, 只剩北部地區還有2G (900Mhz)頻段可以使用. 若是中南部遠傳2G用戶且只持有支援2G的GSM手機(不支援3G雙模), 4月底以後, 將會面臨斷線無法使用的問題, 必須轉移到3G或4G.
雖然NCC也趁遠傳主動繳回2G頻段向中華、台哥大兩家業者喊話,希望能比照遠傳提早繳回, 考量中華電信還有133.9萬2G用戶及台灣大哥大提前繳回2G頻段對台灣大哥大沒有任何好處但卻爽了遠傳, 這兩家業者提前繳回的機會應該不大. 倒是版主認為, NCC應該主動協調或呼籲郭董的亞太電信與台灣之星早日協調, 比照國碁賣5Mhz 4G使用權給台灣大哥大, 也將亞太目前占用台灣之星的5Mhz B1頻段協商用個好價格將使用權利賣給台灣之星, 以利於台灣4G用戶早點享有業者真正標得的4G頻寬與應有的網速, 提升台灣的行動網路品質.
B. 4G用戶:
經過各業者的換頻及自動繳回2G頻段, 將可台灣的4G用戶可以享有更大的4G頻寬. 不過, 4G無線頻寬雖然擴大了, 但台灣的4G用戶受限於基地台涵蓋況狀、基地台後端固網的光纖頻寬與行動終端設備必須可以支援Cat6+CA技術限制, 多數4G用戶仍無法不一定可以享用.
基地台涵蓋況狀與基地台後端固網的光纖頻寬問題, 預計今年年底前或許會有較明顯的改善, 但行動終端設備必須可以支援Cat6+CA技術. 就現狀而言, 目前除台灣大哥大擁有20 Mhz的700Mhz連續頻段與中華15Mhz的1800Mhz連續頻段外, 其餘頻寬都必須透過CA載波聚合技術才有辦法將頻寬聚合起來使用.
載波聚合(CA ,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是LTE-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的一環. 由於各電信業者取得頻譜有限且通常不是一大段連續的頻寬或頻段, 為了要提高4G行動通信用戶端的傳輸頻寬,就必須聚集多個小段頻寬以達到大頻寬. 載波聚合技術係以4G行動通信既有之載波為基礎,將數個載波(CCs, Component Carriers)集合起來成為一更寬的載波,載波聚合技術最高可將5個載波聚合並可分別於上鏈(Uplink)及下鏈(Downlink)中非對稱使用. 使用CA載波聚合技術, 行動通信業者可依據所取得之同頻段、不同頻段、連續或不連續..等零碎的頻寬聚合成大頻寬使用,以提供更高速的上網速度.
雖然載波聚合(CA ,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可以運用在LTE Cat 4.以上的行動裝置, 但Cat.4只能支援對稱式的頻寬(如5+5/10+10/15+15…). 由於台灣4G業者可使用的頻段都是非對稱式的, 在2G頻段尚未全數釋出前, 必須使用可以支援LTE Cat.6 +CA技術的行動裝置才有辦法使用. 除此, 該行動裝置還必須可以支援台灣業者的700+1800 CA或900+1800 CA才有辦法達到載波聚合的效果.
Apple iPhone6與iPhone6 Plus只有支援Cat4 CA技術, 並無法透過載波聚合方式來提升行動上網速度. 若是追求理論值的網速控, 建議選購4G手機時一定要選擇支援Cat.6 + 700+1800/900+1800 CA技術的手機. 目前支援此規格的手機, 目前主要是三星Note4 、Note4 Edge、S6、S6 EDGE、HTC One M9與LG G Flex2…等手機.
總言之, 4G業者自動釋出及交換4G頻段, 對台灣4G用戶而言, 是利大於弊. 不過, 受限於多數台灣民眾對於行動電話基地台仍視為毒蛇猛獸, 電信業者在人口密集地區很難找到合適的基地台架設位置, 讓電信業者只好選擇將原有基地台加以升級與改裝, 不但影響原有2G/3G原有用戶的收訊權益. 基地台轉換過程中, 也屢屢發生訊號大斷線的狀況. 不過, 這似乎是台灣行動上網服務升級必要的陣痛代價, 若因此受到影響的人, 只能建議接受業者升級的方案, 為台灣行動電話服務升級做出一點犧牲.
C. 對第二波2600Mhz頻譜釋照的影響:
由於電信三雄都已經提前取得超過25Mhz以上可使用頻寬, 短期間暫沒有擴充頻寬的壓力. 2600mhz頻段基於頻譜特性, 必須增建非常多的基地台才能當作主要的基地台頻段, 再加上高頻斷電波繞射能力太差, 在大樓林立的室內地區收訊往往會大打折扣, 推測電信三雄對於取得2600Mhz頻段的態度將會非常審慎(原因詳見這裡). 分析各電信業者董座在媒體透漏的公開訊息, 這次2600mhz頻段釋照, 電信三雄應該不會再花大錢搶標, 台灣大哥大甚至有可能不參與搶標, 將資本支出投入在擴增1800Mhz基地台建設及將銀彈保留在第三波1900/2100 Mhz頻譜的釋照. 至於目前頻寬相對較少的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 受限於目前盈利狀況仍在大幅虧損階段, 心有餘但力未殆, 恐怕也無力以高價搶標.
換言之, 版主預測, 第二波2600Mhz頻段競標, 將不會再出現第一波釋以高溢價方式競標而出的榮景. 屬於國家全民的頻譜資源會不會最後被一群不那麼需要的業者握在手上,如Wimax一樣重蹈覆轍, 就只能繼續看下去囉!
掌握最新電信資費訊息,請加入小丰子3C俱樂部粉絲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