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人熱衷出國自由行,標榜「便宜、免裝卡、免下載、只要一張QR Code即可開通」的旅遊eSIM逐漸取代實體國際漫遊卡或是WiFi分享器成為國人出國旅遊上網的首選。不過,近期Threads上陸續有許多台派脆友發文詢問:為何購買的「旅遊eSIM」,手機上顯示的電信業者卻是「CMLink 中國移動香港」? 使用中資eSIM會不會個資外洩呢?
「旅遊eSIM」是什麼? 為何台灣販售的「旅遊eSIM」顯示的電信業者是中資,使用中資的eSIM會不會個資外洩呢? 旅遊eSIM 與原號漫遊eSIM有何差異呢?
圖片來源: Threads網友截圖
1.旅遊eSIM是什麼?
【旅遊eSIM】是專門做為出國旅行國際漫遊使用的eSIM。由於eSIM不需要實體SIM卡毋須物流寄達,只要手機支援,就可以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掃描QR Code或下載App來啟用國外網路,而不需要更換或購買實體SIM卡,非常適合出國旅行時使用。目前知名的旅遊eSIM業者有DJB、WaySim(威訊)、Klook、KKday…等等。
旅遊eSIM業者國際漫遊數據流量資源可以來自流量批發商、MVNO業者或是傳統電信業者,為了獲得低連流量成本並降低進入門檻,台灣販售的旅遊ESIM的國際漫遊流量大都來自「流量批發商」。旅遊eSIM業者無須持有國內外任一類電信牌照,只要建立自己的銷售品牌與客服機制,取得流量資源後,設定好主要與備援線路,並轉換為QR Code提供消費者掃描即可營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2.為何台灣販售的「旅遊eSIM」顯示的電信業者是中資,使用中資的eSIM會不會個資外洩呢?
近期Threads上不少台派網友發文詢問:「明明在台灣購買日本漫遊eSIM,標示能連接Docomo、KDDI等當地電信網路,為什麼手機上顯示的電信業者卻是【CMLink(中國移動香港)】? 」「 eSIM都是中資嗎? 」
圖片來源: 東森電視
台灣大哥大個人用戶事業商務長林東閔向媒體解釋:「全世界的漫遊eSIM產品,過半都是來自中國的批發流量。由於中國擁有14億人口基數加上大量國際商務往來需求,使得中國電信商對外談漫遊資源時,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也有更多餘裕流量可以往下分銷,因此成為全球眾多旅遊eSIM業者的首要選擇。」
另外,由於全球電信業者獲得的流量不一定可以全部直接賣給消費者,已協議取得卻多餘的流量就會以較低價格販售給中游的流量批發商,再進一步轉售給下游的旅遊eSIM業者,這是旅遊eSIM業者取得低於行情流量成本的重要來源。CMLink(中國移動香港)是中國移動全資持有的子公司,並在香港持有行動虛擬網路業者(MVNO)牌照,不但取得中國移動對外談國際漫遊的議價能力,更擁有超量多餘的流量可以低價販售,台灣旅遊eSIM因有地利與語音相通之便,選擇與中資背景的中游業者配合自然是水到渠成,各取所需。
由於開放使用eSim國際漫遊的國家大都沒有像台灣有KYC(知道你的客戶)要求,旅遊eSIM大都只能行動數據漫遊不具備簡訊跟通話功能,在國際通信協定與加密技術下,想要趁機竊取消費者資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再者,旅遊eSIM業者通常只需要用戶填寫如姓名、電話、郵件及付款資料,不像申辦門號必須填寫消費者雙證件資料,基本上個資外洩的機會非常低。 不過,中國與香港有國安法,中國是否會針對對於出入境中國地區的旅客要求旅遊eSIM業者提供該用戶的會員資料,就很難預料。
圖片來源: klook
3.旅遊eSIM 與原號漫遊eSIM有何差異呢?
旅遊eSIM 因配合的中上游業者擁有較低的流量成本,最大優勢就是單價便宜 ! 台灣電信業者的原機原號漫遊eSIM服務,必須逐一與國外業者協商談判,不但從費率、流量、頻寬、資安與各國監理政策,都必須一一確認配合,最終購買流量或是交換使用流量的費率商業談判條件與雙方的出入境人流規模息息相關。受限於台灣人口基數有限,目前除了日本及韓國因往來旅客多所取得原號漫遊中價格較具優勢外,台灣電信業者在其他地區原號漫遊服務的價格很難與中資業者相抗衡。
不過,旅遊eSIM因合作的流量來源比較不穩定,當服務出現問題時,往往不容易釐清問題所在,無法及時、有效為消費者解決問題,這對於人人在異鄉的旅客將會產生極大困擾。此外,旅遊eSIM除了不支援國際語音漫遊通話與簡訊服務外,配合的漫遊業者通常只有單網或雙網的電信業者服務,若前往訊號較弱的地區時,可能面臨無法穩定使用網路的情況; 若是購買的流量來源是中資,就會因訊號節點與用戶IP位置位於香港,無法使用在中國及港澳地區禁止使用的線上服務(如ChatGPT..)。(網友回應,ChatGPT在香港的公網是改到新加坡,所以訊號節點在香港是可以使用的。)
換言之,旅遊eSIM雖然便宜,但若旅客要求較穩定網路品質或是需要原號通話需求,原號漫遊仍是最可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