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G開台迄今已經2年3個多月,隨著電信三雄近期推出5G 599與799有條件上網吃到飽購機方案,加上iPhone 14系列新機上市,申辦5G資費的用戶明顯增加。不過,相較4G,台灣5G的普及率明顯不如,網路鄉民多數認為5G資費太貴且有限速設計,才會落到如此下場。
台灣5G普及率的確不如同期4G,但台灣5G普及率真的很差嗎? 降價後的5G資費還是很貴嗎? 現在該不該申辦5G資費呢? 以下作一解析:
1.台灣5G滲透率國際排名:
根據GSMA統計資訊,截至2022年第1季,台灣5G滲透率為25.06% 居全球第五;前四名分別為:南韓44.92%、中國大陸36.82%、香港29.62%、日本25.49%,前五名皆位於亞太地區。
台灣雖然位於第五,但是是推出5G商用服務最晚的地區。受惠於電信三雄將5G有條件上網吃到飽資費門檻調降至$599起,預計台灣今年5G滲透率可望達到30%,全球排名坐五望四,整體來看是符合預期且位居全球領先國家群。
雖然5G商用服務已經在全球70多個國家近200家電信商推出,目前只有在南韓、大中華地區及日本的滲透率超過25%以上。根據GSMA的預估,2025年只有北美、大中華地區及東亞地區的5G滲透率超過50%,其他地區5G普及率都有待加強。全球5G滲透率之所以普遍不如4G,主因是目前5G是非獨立式(NSA)必須與4G共存,加上疫情導致總體經濟不佳,多數電信業者並沒有加速拉升5G普及率的迫切性所致。
對台灣而言,雖然5G滲透率不如當年曾寫下全球成長率最高的4G,但在國際排名來看,仍堪稱優等生。就版主觀點,台灣5G滲透率是優於原本預期的!
2.台灣5G資費很昂貴嗎?
雖然台灣5G資費的月租費與其他國家相比已經相當超值,但多數台灣用戶仍覺得目前4G夠用(48.12%)或是覺得5G太貴(21.98%)是沒有意願申辦5G原因的前兩名。
不過,5G比較貴,其實是因電信業者採取價格分眾策略所產生的迷思。
由於4G與5G是必須共存的,台灣電信業者不約而同採取4G與5G價格與熱點數據使用分眾策略, 月租700元以上資費導向5G,月租700元以下導向使用4G。4G與5G因設定的價位帶目標受眾不同自然就會產生用戶升級速度差異。自5G開台以來,電信三雄就取消4G 799以上資費改成5G 資費,讓申請5G用戶雖然月租費較高但享有較高額購機及較快網速;若現有上網速度符合所需且不想被熱點分享降速,就繼續使用$700以下4G資費。換言之,不是5G資費比較貴,而是取代原本4G 799~2699購機資費。
對行動用戶而言,5G是網速變快、資費高但購機補貼高、有超量限速的限制。
對行動用戶而言,5G除本身資費較高購機補貼較高外,網速平均比4G快了4~6倍,但多了超量限速或是熱點方享超量降速的限制。超量限速才是許多行動用戶升級裹足不前的主因。
為何5G有有超量限速設計呢?
目前電信業者5G資費設有熱點分享超量限速,開餐廳幹嘛怕人吃呢?這與高速公路通常都有車速上限限制一樣,高速公路限速是基於行車安全考量,5G限速則是基於無線電波資源有限,限速才能維護多數用戶使用權益。
電信資費價格永遠是隨時間下降的。
台灣發展2G/3G/4G/5G的歷史來看,電信業者推展一項新的通訊規格服務,電信資費通常都是隨時間推移而下滑,以4G為例,4G上市2年3個月才推出3G轉4G 699上網吃到飽;上市4年才推出499單門號(續約)。5G剛開台比較貴是正常的,九月電信業者就已經推出5G 599有條件上網吃到飽,降價進程算是超乎預期的了!
頂新魏家與鴻海郭董,功在電信!
另外,台灣4G之所以可以物美價廉的關鍵主因,就要感謝頂新魏家與鴻海郭董無私奉獻了! 頂新魏家投資的台灣之星自4G開台8年多來累積虧損393億元,今年上半年仍虧損12.8億元; 鴻海入主亞太電信後,截至去年底累計虧損388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30億元。網友津津樂道的$188上網終身吃到飽、$11限速吃到飽都是兩家企業不計成本的奉獻。功在電信的下場,就是淪為垂危企業,造成許多心碎男孩與女孩(員工與加盟經銷商)正等待民營雙雄的垂憐接納。
隨著電信業者七月起推出低價有條件上網吃到飽方案滿足不同上網與購機需求的人,通路業者透露,5G申辦人數有明顯增加,目前已超過50%。
由於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即將退出市場,電信三雄也提前祭出5G 599起有條件上網吃到飽資費方案,未來除熱點分享限制或許有機會再放寬外,短期間應該不會再有太多變化(更低)了!。是故,若電信合約即將到期,建議應衡量自己購機需求及是否有大量熱點分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資費方案。
5G未來會出現什麼殺手級應用嗎?
在行動通訊領域,由於行動網路應用服務對象是廣大的普羅大眾,行動通訊應用服務業者不會朝要求用戶必須持有高階設備或是超快網速來提高使用門檻。Google日前宣布將於2023年1月關閉其Stadia串流遊戲服務,這也意謂5G在行動通訊領域出現殺手級運用的機會是短期是微乎其微的。
真正5G殺手級應用誕生應該會是在物聯網的應用,這部分就要靠垂直應用業者與電信業者合作,在未來AIOT與Web3.0的世界裡找出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