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結構正劇烈改變,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高齡化、人口減少三大趨勢,台灣經濟、產業、政府財政收入與社福醫療支出都必須面對人口結構重構後的嚴酷挑戰。
台灣正面臨哪些重要社會重構議題呢? 社會人口重構帶來哪些危機及商機呢? 以下做一整理:
日前版主在臉書與Threads分享過去自己在過去就職公司內部研究未來台灣市場商機報告中的台灣社會重構圖,引起不少網友共鳴,也有人敲碗引述資料來源。版主因工作屬性關係歸納出台灣十大社會重構項目,包含一人家戶數、65歲以上人口、移工人數、新住民人數、身心障礙人數、失智人口數、素食人口數、外送員人數、犬貓數 、LGBT族群,衍生出單身經濟、銀髮照護、外籍人口經濟、毛小孩經濟、懶人及宅經濟、素食經濟、彩虹經濟..等等。 引述統計資料大都透過上網蒐集各方政府統計與新聞資料,以下整體最新的統計數據與資料來源: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資料,台灣總人口數在2025年8月時為23,328,343人。
根據國發會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2030年總人口開始低於2300萬人、年齡中位數為48.7歲;到了2070年,台灣總人口數將降至低於1500萬、年齡中位數為62.37歲,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46.54%。由於少子化、高齡化、人口減少三大不可逆趨勢,將台灣經濟、產業、政府財政收入與社福醫療支出出現重大挑戰,以台灣內需為主的企業與商家也必須提早因應,化危機為轉機!
圖片來源: 國發會
以下是版主認為重構中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必須重視的十大議題摘要影片與詳細說明:
1.一人家戶數:357.4萬戶:
根據內政部2024年底統計,去年全台一人家戶數達到357.4萬戶,占總戶數的37.67%創下新高,其中以基隆市百分之41.61%占比最多,被稱為「本島最孤獨縣市」,其次是台東縣跟台北市,一人家戶占比也超過4成。
一人家戶數占比的提升,除了衍生獨居老人社會問題,也凸顯一人消費的商業模式!
2.移工人口: 85.4萬:
勞動部統計,截至2025年8月底,全台引進移工人數已達85萬4,002人。
另外,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台灣113年度(2024年度)共有12,3188位外籍學生。因外籍學生也可向勞動部申請取得每周不超過20小時的工作許可,加上85萬引進移工人數,近百萬人的外籍人力是台灣不可忽視的勞力來源與消費商機。
3.新住民人口: 61.3萬人
內政部移民署2025年8月公告新住民人口(包括婚姻移民、專業技術移民、陸港澳居民及新住民子女)總人數為612,692人。其中,中國港澳配偶為39.1萬,其他外裔及外籍配偶為22.2萬。新住民配偶的增加為台灣注入多元文化,也成為穩定社會勞動力與家庭結構的重要力量,不過新住民也面臨融入台灣社會、教育等方面的挑戰,其中陸配更引起諸多政治性討論。
日前在台的外來人士,包括85.4萬移工、61.3萬婚姻移民、12.3萬僑外生、專業投資移民及中階技術人力等,已逾160萬人。外來人士帶來多元文化背景與社會經濟需求,外界預估每年帶來上千億元的消費商機,將是刺激台灣內需市場重要支柱之一!。
4.65歲以上人口: 460萬
根據內政部2025年8月的統計數據,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為460萬771人,占總人口的19.72%。
隨著65歲以上人口比例升高,衍生台灣勞動力短缺、社會福利負擔加劇..等問題,也衍生包含健康照護、銀髮友善食品、無障礙住宅、休閒娛樂、科技輔助(如智慧居家、長照機器人)及金融理財等潛力龐大的商機。
5.身心障礙人數:124萬人
衛生福利部2025年6月統計,台灣身心障礙人口為1,238,505人。
身心障礙人口以高齡者為主,60 歲以上就有 74 萬 603 人,占比高達7%;後天因素比率遠大於先天因素,其中 疾病或老年退化占 58.8%。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持續投入身心障礙者的協助,衍生無障礙環境改造、輔具科技、共融旅遊、長期照顧、餐飲服務、教育輔導及數位平權等領域的商機。
6.失智人口:推估35萬人
衛生福利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全國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為7.99%,推估2024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2031年將逾47萬人、2041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近68萬人,有逐年攀升趨勢。
若每名患者牽涉到數位家人,可能有高達350萬人正在經歷失智症的衝擊。 失智症的照護費用,不只是家庭沉重的負擔,也對國家醫療及社會福利系統更是帶來巨大挑戰。 台灣政府已持續修訂失智症政策綱領並推動社區失智照護網絡,但如何面對失智人口海嘯則是不可忽視的議題!
7.外送人員: 推估超過10萬人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全國外送員人數從2019年的4.5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14.5萬人,台灣《今周刊》2024年7月的報導,全國外送員人數約15萬人;Uber Eats 2025年5月9日發布「外送合作夥伴收入與自由彈性報告」,經濟日報提到.外送人員超過10萬人。
外送人員數量除了衍生其相關生財工具需求,也與外送商機息息相關,是促進台灣內需市場「懶人經濟」的需求及「宅經濟」的興起關鍵指標。
8.素食人口:預估320萬人
根據「World of Statistics」指出,2023年台灣蔬食人口(含彈性素食)約占總人口的14%,約有320 萬人,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印度和墨西哥。
基於健康、環保、動物權益及宗教因素,台灣超過七成民眾願意選擇植物性餐點,促使更多餐飲業開發蔬食菜單、便利商店推出蔬食專區、食品業者開發植物肉產品。
9.犬貓數量: 279萬隻
根據農業部的調查,截至2023年,台灣家犬數量約為1,480,637隻,家貓數量則約為1,311,449隻。 相比2021年,家犬數量增加了19%,而家貓數量則大幅增長了50%,顯示出飼養寵物的家庭比例上升的趨勢。2023年數據顯示,台灣全年累計犬隻登記9萬4544隻,貓兒13萬7652隻,合計23萬2196隻,遠高於同年新生兒13萬5571人,多出近10萬。
另外,根據Yahoo股市報導,截至2024年4月,全台灣的寵物店(包含寵物用品銷售、美容、寄養、獸醫等)數量已超過8,968家,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475家。
由於少子化、高齡化導致飼主尋求陪伴,毛小孩成為新興的商機,包含寵物食品、保健醫療、寵物美容、保險、科技產品、線上平台等等,是不容忽視的商機。
圖片來源: 中央通訊社
10.LGBT族群: 潛在人口約130萬
台灣的LGBT族群總數難以精確統計,截至2023年底,台灣累計有超過2.5萬人(約1.2萬對伴侶)登記同性婚姻。
台灣的LGBT族群人數估計約有總人口的15%,此說法來自中研院《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調查指出台灣非異性戀人口約佔總人口15 %,同性戀者佔5%,雙性戀者佔10%(不含同性戀者),故彩虹相關團體提出台灣約有130萬人為潛在的同志族群。
LGBT族群及其支持者,對於性別友善的旅遊、時尚、金融、娛樂等領域衍生的「彩虹經濟」有高度需求,潛力市場巨大,企業可評估推出限定商品及與網紅合作等方式,建立品牌形象並開拓藍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