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信三雄公布11月自結財務統計資料,台灣大哥大11月合併營收為183億元首次超越中華電信的182.4億元,讓台灣大哥大由過去電信三雄的EPS獲利王華麗變身為營收王! 台灣大哥大在電信本業的營運規模與遠傳接近,11月合併營收可以超越中華電信,並非電信本業有何爆炸性成長,而是仰賴電商momo富邦媒(8454.TW)拜雙11促銷貢獻122.3億元營收所賜。
為何台灣大哥大旗下的momo表現如此亮眼呢?
根據台灣大哥大公布的歷月財報顯示,台灣大哥大11月營收達183億元中,momo營收為122.3億元,電信本業則只有59.8億元,電信營收不到momo的一半,明顯是以子為貴的電信商。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的資料,受到網路普及與疫情影響,電商產業規模於2019及2020年相繼超越超市及量販產業,水漲船高下,台灣排名前幾名的電商營業額這兩三年都有相當大幅的成長。
圖片來源: 未來流通研究所
拜剛落幕的網路雙11購物節所賜,momo富邦媒 11 月合併營收 122.33 億元,月增 84.69%,年增 32.04%,單月首度衝破百億營收大關;PCHOME網家 11 月合併營收 56.08 億元,月增 35.85%,年增 6.56%,也是網家首度單月營收突破 55 億元;東森購物 11 月合併營收 (含草莓網、熊媽媽買菜網) 達 28.3 億元,月增 26%。
Momo近兩年來在營收表現非常亮眼,不但穩居龍頭,營收大都是B2C電商老二~PCHOME的兩倍以上。
為何momo可以在短短幾年打敗過去B2C電商雙雄~PCHOME與Yahoo商城呢?
以下就電商四個競爭重點:省、快、好、多,來解析:
1.省:
由於行動網路普及,網路搜尋幾乎沒有成本,對消費者而言,許多同一品牌、型號的同一商品,價格的因素更為突出,便宜者得天下! momo近年來可以迅速崛起,與消費者普遍認為momo熱門產品的價格比較優惠有很大關係,而momo可以比同業省的主因,版主認為至少有三~願意買斷備貨、高毛利商品補貼高營收產品、精準殺價給消費者。
A.願意買斷備貨:
過去電商往往只是扮演購物平台,透過寄售或是轉單方式,賺取中間差價,並不需要擔負太大備貨成本。momo因母公司財力雄厚,除了運用本身集團的採購優勢外,針對熱門商品只要成本夠低也願意買斷囤貨。對於廠商而言,直接可以賣斷自然願意讓價,漸漸讓momo在採購熱門商品的成本上佔到優勢。Momo願意買斷,加上自建物流及加入數位支付生態,讓電商進入門檻越來越高,斷了不少中小型B2C電商平台的生路。
B.高毛利商品補貼高營收產品:
momo是以電視購物起家,本身在毛利較高的日用百貨及藥妝產品銷售比重高,所以過去常常以銷售高毛利商品的獲利補貼高營收的3C產品,在價格上讓以3C產品銷售為主的PCHOME難望項背。
C.精準殺價投放給消費者:
電商常會以低以市價行情促銷,不但可以吸引消費者,也會吸引店家及經銷商來撿便宜。Momo似乎在高營收3C產品殺價補貼措施有獨到Knowhow,透過殺價贏得真正消費者(B2C),而不是被店家撿到便宜(B2B),浪費珍貴的行銷補貼資源。
2.快:
近年來大型電商集團都投入自建物流,涉入範圍橫跨自營倉儲至末端運輸配送。2020年momo物流技術設備關聯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9,700萬,其中衛星倉擴點投資金額達4,400萬、自有車隊投資金額達2,500萬。PCHOME雖然也有自建倉儲與物流,但momo採取主倉與衛星倉混合的「短鏈物流」,加上自有車隊與外部車隊混搭的策略,證明可應付比平常大2至3倍的出貨量,在速度上贏過其他電商。
3.好:
在網頁的使用者體驗,屬於後進者的momo在網頁的使用者體驗明顯優於PCHOME(詳見”這篇”)。PCHOME曾嘗試進行網頁大改版來改善用戶的使用者體驗,但改版試行後營業額大降下只好作罷,導致在網頁使用者體驗評價始終不如momo。
4.多:
在商品數(SKU數)來看,就2020年的資料來看,PCHOME號稱SKU數有200萬種,遠高於momo的68萬,在多的部分PCHOME贏過MOMO。
不過,在搜尋產品十分便捷下,平台產品總類多或是網頁點閱多不再是業績的保證,有時候產品總類過多反而會變成購物干擾的噪音。
受到疫情影響徹底改變台灣民眾購物習慣,電子商務(網路購物)已是台灣零售通路成長最快的領域。電商產品快速成長雖水漲船高、雨露均霑,但越墊越高的進入門檻,也出現大者恆大的M型化發展。對於momo與PCHOME營收雖有勝負,但都屬於贏家圈內。網路搜尋幾乎沒有成本與難度下,台灣不需要太多大型電商平台,若無法擠入前端贏家圈的中小型電商平台註定得與營收與獲利成長殊死奮戰。
倒是比較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來網紅文化帶動起來的直播帶貨、團購,以及快速擴充店到店據點可能會改變C2C生態的蝦皮購物,對於現行領先的大型電商平台會是一個蠶食的威脅。
台灣大哥大11月合併營收首次超越中華電信,雖然與電信本業無關,不過近年來各大電信業者也競相投入網路購物行列來看 ,各大電信業者不務正業來彌補本業成長低迷應該是無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