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G開台迄今已經超過5年,由於遠傳與台灣大哥大於九月相繼在經銷通路停售4G上網不降速吃到飽方案,各媒體在追蹤報導此新聞之餘,以「4G釘子戶」來形容4G用戶,引發不少網友在論壇發表不認同看法。
4G用戶是釘子戶? 為何電信業者想消滅4G呢? 以下做一整理與分析:
1. 4G用戶是釘子戶?
台灣5G自2020年6月開台,至今已滿5年,根據NCC最新統計(2025年7月),台灣5G用戶為1,116.3萬,約占總行動電話用戶數(不含040用戶)38.9%,4G用戶則為1,751.9萬,仍占61.1%多數。
因4G用戶仍佔台灣行動電話用戶多數,PTT論壇不少網友對於媒體將4G用戶稱之為「4G釘子戶」來形容嗤之以鼻。
圖片來源: PTT
為何媒體三不五時要把4G用戶形容為「釘子戶」呢? 以下是摘要影音與詳細說明:
由於5G開放五年多來並沒有顯現出電信業者宣傳的5G優點(高網速/低延遲/廣連結),導致不少4G用戶認為5G是「貴月租、差訊號及沒作用」! 雖然台灣5G用戶穩定成長中,但目前主流主張「5G無用、4G爽爽用」仍是主流!
根據NCC 113年度通訊傳播市場報告,4G用戶不願意轉5G的主因是認為4G資費就已經滿足需求、5G月租貴及需要另外購買5G手機;4G用戶願意轉5G的原因則是因換約或購機有優惠、5G符合期待、對4G不滿..。4G用戶與5G用戶對5G網路服務觀點大不同。
其實,目前全世界的5G都是NSA (非獨立組網),乃利用現有的4G基礎設施,讓5G的資料傳輸依附於4G的核心網路運作,來加速5G的部署和降低建置成本,但無法提供5G SA(獨立組網)所能實現的真正「低延遲」、「廣連結」完整5G優勢。
另一方面,台灣5G頻譜採用3.5GHz頻段,必須採取EN-DC雙連結技術,善用4G 700MHz~1.8GHz低中頻段來改善室內收訊問題。
換言之,目前的4G與非獨立網的5G網路都是同根生,兩者必須共存共榮,並不存在5G取代4G的問題,所以自然沒有4G是釘子戶的問題。尤其目前電信三雄大都已經將4G與5G基地台整合再一起加上用戶手機大都已換成5G手機,4G與5G其實是「資費與購機補貼」以及提供「網速快慢與超量降不降速」的差異。
多數反對申辦5G的人大都認為對於5G都只是認為網速比較快但可使用時間不長,看的到卻吃不到,每月還要多付月租費,卻超量會被降速且熱點分享網速受限。但其實,台灣真正5G資費具備「5G購機補貼比4G高很多」、「 5G資費不只下載網速快,上傳網速也快」、「5G網路比較不塞網」..等優勢常被許多成見所淹沒。純就版主看法,除非申辦的是特殊4G資費(如188上網吃到飽或超低資費…)或是有大量熱點分享需求,否則死守4G不一定是有利的!
2. 為何電信業者想消滅4G呢?
A. 提高ARPU與行動服務營收:
電信業者在法說會通常會強調5G滲透率提升帶動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並讓行動服務營收成長轉正。不過,5G月租費的設計本來月租費就比較高,ARPU比較高是正常的,行動服務營收成長轉正的原因其實是各業者強化其他加值服務的推廣(如影音服務/行動裝置險/電信代收…)。
B. 分攤高額5G投資費用及獲得政府折扣獎勵:
台灣當年競標5G創世界第三高的總得標金額1380.81億元,每年須繳交數千萬的5G頻段使用費,加上5G網路建設200-300億元及不斐的維運費用,電信業者自然會希望轉移更多5G用戶來分攤投資5G的相關費用。
另外,政府為將獲得的高額競標金用來鼓勵業者加速基建(尤其是偏遠地區),有提供電信業者5G頻段使用費的5G用戶數占比折扣獎勵。以目前各業者的5G占比都將突破40%,每家業者都可獲得折扣費用2000萬元,此折扣費用適用到民國119年。
C. 消滅數據魔人:
5G資費與4G資費最大差異在於5G主力資費「取消不限速上網吃到飽設計」及「限制熱點分享(超量降速)」,此設計將可避免一些數據魔人過度占用無線頻寬資源導致塞網的困境。
對電信三雄而言,考量基地台整合已經趨於完整,目前也無壓力必須朝5G SA獨立網發展的必要,4G與5G網路必須共榮共存,手心手背都是肉,並無必要刻意打壓成本與費用較具獲利優勢的4G用戶。
由於NCC為防詐騙強力落實KYC(知道你的客戶)政策加上台灣人口開始下滑,近年來行動電信用戶數呈下滑趨勢已是不可逆。對於電信業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維持營收正成長及提升獲利。電信業者近期在經銷通路停售4G不降速吃到飽購機方案,並不是要消滅4G不降速資費,真正目的是希望用戶回歸到電信通路(直營/加盟/APP)消費,藉此一頭牛可以多扒幾層皮,達到肥水不落外人田目的。
台灣電信業者自2023年第四季由五家變回三家,就代表電信業者由過去完全競爭逐漸轉向寡占,業者對消費者的優惠將逐漸縮減將是不可逆的趨勢,使用低資費的4G用戶被歧視也是剛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