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行銷

健身房倒店潮的啟示: 高估收入預期、讓員工不到錢

近期出現不少知名的健身房無預警倒閉,導致出現不少消費者求償無門的消費爭議。針對健身房倒閉事件,幫老公開了一家健身房(D-5組)的大學同學點出很多出來開店健身房教練的經營盲點,提出一些可貴觀點與啟示。
運動健身房為何會有倒店潮? 以下做一分享:

圖片來源: 新聞報導

 

台灣民眾健康意識普遍提升,健身市場規模穩健成長,2024年銷售額預計超過180億元。World Gym和健身工廠兩大業者市占率超過8成,由於知名健身房對教練的抽傭很高,仍有小型業者尋求利基市場突圍,台灣健身中心家數已超過1000家。不過,近期出現不少健身房倒閉風潮,預收費用未返也衍生不少消費糾紛。為何健身房為何會出現倒店潮? 分享非健身教練出身的友人提出小型健身房倒閉的常見的盲點:

1.財務掌握不足,高估收入,投入過高固定成本:

很多健身教練出來開業,大都受不了被知名健身中心抽超過70%的傭金,認為在學生來源穩定下,出來開業應該可以賺大錢。由於這些健身教練大都出至大型健身中心,認為健身房必須吃裝潢,剛開業就投入數百萬資金在裝潢。然而這些開業的健身教練缺乏財務觀念,往往高估收入,結果資金周轉不靈而倒閉。
大學同學說:「老公想開店時說他一天可以教七堂課,光他自己一個人一個月就可以獲利數十萬,很快投資就可以打平…。」
「學運動的人都是財務幼幼班,幸好我讀企管系加上是最大股東,才沒聽信他高收入的屁話」「純就收入而言,雖然他剛開始有穩定學生來源,但學生常會因故臨時請假,學生請假就實際收入就變少了。更重要的是,健身教練是很費體力的工作,老公現在年過半百了,目前一週上不到7堂課,若聽他一天要教七堂課的雄心萬丈,公司早就吃西北風了
「再者,開健身房最好在居民所得比較高的地區(同學的店開在台北市仁愛路巷弄內)  ,出入較複雜,很容易被建管處、房東及鄰居刁難,固定投資太大風險極高。別聽健身房一定要吃裝潢,淋浴間要多豪華…這種先入為主的傳聞,他的店裝潢才花一百多萬。店的淋浴間很少客戶使用,多數都是回家洗澡,我還覺得設淋浴間浪費了。因固定投資不算高,健身設備多數可以遷移,加上有做好財務規劃,開店就立於不敗之地」

 

2.老闆重責之一就是要讓員工有錢賺:

開店最怕沒有可以幫店賺錢的員工,讓員工賺不到錢就留不住。
大學同學說:「考量是社區型健身房,不想出入人員難控,開店時就明確拒絕將冷清時段開放場租給外來教練或允許沒有報名教練課的人來增加收入」「靠年紀漸長的老公當教練撐店裡主力收入並不長久,身為負責人必須窮盡辦法讓店內雇聘的教練能有學生教、有錢賺,並讓自己員工更夠幫店賺錢才是正途。教練穩定下來,客人才能穩定下來,公司才有機會穩定獲利」。

 

台灣社會正面臨嚴重高齡化、少子化、新住民化..等等社會結構重構中,商業競爭環境也面臨數位轉型與AI應用、綠色永續與能源轉型,供應鏈韌性與多元化(境外競爭)樣態,除了半導體與資通業外,各行各業都需要進行革命性轉型才能繼續存活。不只健身房,台灣的餐飲業、通訊行..等等實體門市產業都面臨市場規模成長空間有限、勞動力不足與成本上升提升營運難度等多重挑戰,收入獲利不如預期及稱職員工留不住的問題,導致整個產業「大內卷」只會越來越嚴重。
雖然創業夢很美好,但創業前務必做好財務與人力規劃,及擁有快速學習迭代的能力與工作紀律,才能在日益嚴峻的創業之路最後能夠笑笑地存活下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