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爆發,部分境外風險產品被懷疑透過中國電商平台如淘寶和拼多多輸入台灣。行政院要求相關部會研究,如果平台「限期不落地登記」且不納入管制,將要求這些電商平台下架。被點名的淘寶則表示已於2018年在台灣成立「香港商淘寶國際產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合法落地。
淘寶在台落地了嗎? 政府該允許淘寶、拼多多在台落地嗎?以下作一說明與解析:
1.淘寶在台落地了嗎?
非洲豬瘟疫情引發外界質疑境外商品是否可能成為破口,立委更質疑跨境電商平台淘寶與拼多多長期在台營運但始終未設立在台公司納管,若透過境外平台輸入動植物產品或肉品,恐怕因此引發非洲豬瘟等風險。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明確要求相關部會研究,如果平台「限期不落地登記」且不納入管制,將要求這些電商平台下架。目前數位部、經濟部等跨部會已開始研議,大方向就是要求境外電商在台落地,否則將下架處理。
圖片來源: 聯合報
淘寶台灣分站發布聲明表示:「2018年台灣主管機關核准,成立「香港商淘寶國際產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統編:42967664),合法落地並接受主管機關監管,每年均提交業務報告,積極配合不同主管機關的指導要求。」
淘寶在台灣已經合法落地了嗎? 跨境電商落地管理該怎麼做呢? 以下是摘要影片與詳細說明:
事實上,由於中國大陸市場近年來內捲相當嚴重,中國知名電商都積極進軍海外從事跨境電商。淘寶過去一直想進入台灣市場,但是投審會都未通過,最終就轉彎變成廣告公司來台。淘寶2018年經國內主管機關核准成立在台合法運營的陸資公司「香港商淘寶國際產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得在台進行品牌行銷推廣業務。
因「香港商淘寶國際產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在台灣登記的是廣告公司,只能從事I301030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及I401020廣告傳單分送業,2024年雙購物節遭檢舉與在台灣登記營業項目不符,被經濟部開罰120萬元,並要求限期改善否則可要求撤資。
圖片來源: 中央社
相較於淘寶,酷澎與蝦皮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的營業項目都滿滿的零售業、國際貿易業及倉儲業…,再加上經濟部的120萬罰款,淘寶跨境電商業務在台灣確定尚未落地。
為何淘寶一直無法在台落地呢?
經濟部表示,台灣對於中資來台設立營業據點,是以「行業別」作為管制基準,但目前開放的行業別中,並沒有「電商」這一項,投審會無法核定。另外,由跨境電商涉及到小包裹的運送與安全檢查、稅務,中資又涉及敏感國安問題,若要要求中資電商在台合法落地,必須由經濟部、陸委會、數發部、財政部討論,擬定落地後的管理。
2.政府該允許淘寶、拼多多在台落地嗎?
由於國際貿易頻繁,要「全面」封鎖跨境電商有相當難度,很多中國電商廉價商品長期透過不同管道變相轉入台灣市場銷售,防不勝防。目前台灣政府乃透過透過加強通關管理、要求稅籍登記、及建議消費者提高警覺等方式來進行管理與防範風險。例如,關務署推出「EZ WAY易利委」APP實名認證來防冒名報關、經濟部推動無實體營業場所的跨境電商辦理稅籍登記…等等。
主張要嚴禁淘寶、拼多多透過跨境電商方式在台落地直攻台灣市場,主要是擔心淘寶、拼多多充斥許多侵權、超低價商品,劣幣逐良幣,衝擊台灣本土電商與廠商生存。不過,侵權、超低價商品也不只在中國電商網站,其他國家平台也是一樣,若只針對中國平台下重手,恐違反國際貿易中應有的中立原則。
與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跨境電商或台灣買家鑽漏洞來蠶食台灣市場,不如好好建立明確的跨境電商落地與責任制度。以下是筆者對於跨境電商在台合法落地須強化的責任項目建議:
A.跨境電商須代扣稅金與售後保證金:
針對跨境電商管理可參考歐盟「數位服務法案」(DSA)、日本、韓國的作法,要求跨境電商在當地設立法律代表人,並需擔負代扣稅金以及提供售後保證金之責。
跨境電商對台灣廠商最不公平之處在於純跨境電商大都利用各國小額商品不須繳稅以及跨境廠商無須繳稅造成台灣廠商在賦稅上的不公平,也造成政府稅收損失。針對跨境商品,建立「制度化」稅金徵收機制,才能創造公平的電商競爭環境。
再者,由於目前「香港商淘寶國際產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新加坡商蝦皮娛樂電商有限公司」在台登記的資本額都相當低,難以保障消費者因消費糾紛或是日後違規所產生罰款。要求落地的跨境電商必須提撥一筆大額售後保證金,才能有效保障台灣用戶,並對跨境廠商遵守台灣法規有約束力。
B.上架商品應落實符合台灣規範的安全責任:
台灣許多商品都必須符合台灣國家標準才能合法銷售,例如手機必須通過NCC認證、行動電源必須通過BSMI認證。針對台灣管制進口的商品(如豬肉..)或符合台灣國家安全認證產品,必須比照台灣電商須符合規定才能上架銷售。違者,若無法向跨境賣家求償或處罰,可向落地的台灣分公司求償或重罰; 若是銷售侵害智慧財產權商品,也可以比照本地廠商重罰。
根據全球物流公司DHL發布的2025年全球電商產業趨勢報告顯示,約60%的消費者曾藉由網路向海外零售企業或電商平台購買商品。根據台灣海關統計數據,2014至2024年間,台灣進口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高達270%;進口包裹金額自221億元增至656億元,成長幅度達197%, 可見台灣民眾使用跨境網購已是不可擋的趨勢。
今年美國及歐盟相繼取消跨境包裹「小額豁免」政策,讓全球跨境電商市場面臨重大的變革,正在邁向正規貿易化的新秩序發展。對台灣政府而言,透過制定跨境電商合法落地機制,對台灣反而可以創造正面的競爭機會。尤其,2024年台灣B2C電子商務出口額已高達73億美金,讓台灣電商面對公平的世界競爭,並鼓勵比照其他跨境電商帶著台灣有實力的廠商一起走出去競爭,也是化危機為轉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