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

機車自摔(犁田)原因與預防之道!

人在江湖走, 哪有不挨刀。對於資深機車騎士而言,偶因路面狀況或是騎乘不當 ,通常逃不過摔車(犁田)命運。由於機車俗稱「肉包鐵」,本身大都沒有保護騎士的裝置,只要車速超過40-50公里,一旦因碰撞摔倒或自摔,騎士都有可能出現骨折或更嚴重的傷勢。
機車自摔(犁田)主要原因為何? 如何預防呢?  以下作一說明: 

圖片來源: 中國時報

 

1.機車自摔(犁田)原因:

根據交通部統計111年1-8月機車事故死亡人數1,298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52人(+13.3%)。至於機車事故態樣,以無照增加85人、自摔自撞增加48人,較去年同期增加最多。機車摔車(犁田)原因很多,根據交通局機車自撞(摔)發生之A1交通事故統計,主要原因為酒駕失控、過彎失控、天候及道路環境、防禦性駕駛觀念不足等。簡單可以歸納就是道路陷阱、輪胎胎紋/胎壓、人為騎乘方式

 

A.馬路陷阱:
台灣馬路到處是讓機車不慎摔車的陷阱,包含馬路標線、水溝蓋/人孔蓋、橋樑伸縮縫、馬路大大小小坑洞/碎石/沙土,貓眼石及鋪路鐵板…等等。雨天或是天色昏暗下,很容易因抓地力不夠而摔車。

 

其中,最常雨天摔車的主因是台灣馬路上五花八門的馬路標線台灣馬路標線通常採熱拌漆,根據交通部規定,台灣路面防滑係數是45,與日本及中國標準(65~70)相距甚遠,所以台灣騎士若在雨天下騎在大面積的馬路標線上煞車,就很容易發生後輪失控滑倒摔車問題。

 

為了防止機車摔車,有些縣市很貼心在許多下橋之處(如新北市華中橋)漆上具石頭成分可以防滑的防滑漆,但因欠缺宣導加上為大片紅色區塊,很多騎士都以為是意圖使機車雨天犁田的陷阱而減速慢行,間接達成避免摔車的目的, XD。

 

貓眼則是路面反光標記, 常設置在山區道路上,提醒騎士要放慢速度或避免偏離車道。因突起高度不低,常成為山路飆車的重型機車摔車的大地雷!

 

B.輪胎胎紋度與胎壓:
輪胎胎面寬度大小雖會影響穩定性,但容不容易滑倒與胎紋深度及胎壓不足有較大關係。
輪胎胎紋深度是路面輪胎在側邊有一個小小的“ △”符號(磨耗指示點),對應胎面花紋下有個小凸起,標示的是輪胎磨損底限,當磨損底限與輪胎表面一樣高度的時候,表示這條輪胎應立即更換,不可繼續使用,以免發生打滑危險。
簡單自我量測胎紋方法是利用工具判定是否達 1.6 公釐,或者採用 10 元硬幣看沒有達到蔣公衣領下緣,不過最安全的方式還是定期保養時由車行人員做專業判定,若車行建議要換輪胎了就不要省!

 

輪胎胎壓不足,將會造成輪胎兩側磨損大,行駛阻力將增加,操控性會變重、耗油,撓度增大導致輪胎的穩定性變差,容易發生打滑自摔;胎壓過高時,輪胎的摩擦力和附著力會降低,不只會加速輪胎胎面中央的花紋局部磨損影響輪胎壽命,減震效果就會降低且舒適性就會變差大,進而影響到其他零件的壽命。
根據車廠資料,機車車胎在冷胎狀態下,1 人騎乘(0-90kg 公斤)的時候,胎壓應該設定為前輪 1.5 kgf/cm2 (21.3 PSI)、 後輪 2.0 kgf/cm2 (約 28.5 PSI)。 2 人騎乘時(90-158kg 公斤)的時候則是前輪1.5 kgf/cm2 (21.3 PSI)、後輪 2.25 kgf/cm2 (約 32 PSI)。胎壓檢測可以加油站的免費胎壓器測試,定期保養時車行通常都會協檢測並進行適當充氣。

 

C.騎乘方式(防禦性駕駛觀念不足):
機車發生重大死亡自摔事故在人為問題部分大都是酒駕失控自摔及不熟悉道路狀況、過彎速度過快失控導致。所以避免人為摔車的方法,就是不要酒駕、不要高速壓車過彎耍帥、騎車不要過快或不專心..。

 

2預防機車自摔之道:

機車騎士要預防機車自摔防禦自保好方法:不要酒駕、不要高速過彎、定期檢查胎壓與胎紋、看清前路避開馬路陷阱、安裝CBS/ABS等助煞安全裝置…等等。

Note:本圖部分圖片採用網路圖片,若有侵權請告知將會下架

tu0925399900

小丰子,Yahoo奇摩知識家行動通訊的知識長、痞客邦金點賞最佳3C部落客入圍,台灣通訊業的資深老兵。這裡記錄了小丰子對通訊產業與產品的見解、最新3C科技與電信資費訊息,以及一些行銷與管理經驗分享。歡迎一起來Phone言Phone語,並加入小丰子3C俱樂部臉書粉絲專頁。

Share
Published by
tu0925399900

Recent Posts

中華隊奪12強冠軍電信三雄優惠懶人包

中華隊(台灣隊)於11月24日...

6 天 ago

中華電信Hami Video一周免費看!

由於中華隊(台灣隊)在2024...

1 週 ago

手機如何免費線上收看2024年世界棒球12強冠軍賽?

由於美國在12強超級循環賽最後...

1 週 ago

2024年台灣與世界民眾最爛密碼排行榜

由於網路數位服務普及,數位帳號...

3 週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