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行動電源在機艙內起火爆炸事件已有多起案例,航空公司不但禁止行動電源托運必須隨身攜帶,更嚴格規定登機的行動電源標示及保管方式。11月起,台灣多家航空公司(長榮/立榮/虎航/華信)在官網宣布將藍牙耳機視同行動電源類,禁止託運且限以手提/隨身方式攜帶上機。
台灣航空公司禁止託運藍牙耳機規定為何呢?藍牙耳機禁止託運合理嗎?以下作一說明:
1.台灣航空公司禁止託運規定:
有鑑於行動電源數起爆炸起火事件造成飛安疑慮,考量藍牙耳機放入充電盒後會自動充電處於待機狀態,為確保飛航安全,長榮航空、立榮航空、台灣虎航、華信航空(國內線)自11月起規定藍牙耳機禁止托運,限以手提/隨身方式攜帶上機。根據《民用航空法》規定,含鋰電池之電子產品為「危險物品」,若違規放進托運行李,一旦被查獲,恐面臨最高10萬元罰緩。
圖片來源: TVBS
以下是台籍航空對於藍牙耳機攜帶入飛機最新規範的摘要影片與詳細說明:
A.長榮航空/立榮航空:
藍牙耳機(含充電盒)屬個人可攜式電子設備(PED),耳機放入充電盒中會自動充電處於待機狀態,若放置託運行李內,不符合PED託運需完全關閉要求,故無法託運,僅能手提。
航空公司表示藍牙耳機因無線充電盒屬於「行動電源」類別,一旦在貨艙中遭遇碰撞或溫差變化而短路,極可能引發火災風險,為了所有人的飛行安全,旅客只能選擇手提或隨身攜帶上飛機。
B.虎航:
藍牙耳機、手持風扇等內建鋰離子電池者,僅能以手提或隨身行李方式上機,同樣禁止托運。
C.華信航空:
為確保飛航安全,自11月3日起,國內線航班之藍牙耳機(含充電盒)僅限以手提或隨身方式攜帶上機,禁止託運。
D.中華航空與星宇航空:
目前並未規定藍牙耳機禁止託運。不過,同集團的華信航空日前公告國內航班
2.藍牙耳機禁止託運合理嗎?
由於現在電子產品大都有內建鋰電池,過去航空公司對於個人使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手錶、計算機、照相機、手機、手提電腦、錄影機及空拍機等,放置於託運行李中時,須確保其不會因未預期情形下啟動而造成損害,並且該電子產品是必須完全關閉的狀態(不是處於睡眠或休眠模式)。除非設備鋰離子電池功率小於2.7Wh或鋰金屬電池的鋰含量小於0.3克 ,不在此限。
由於藍牙耳機所使用的充電盒內建的鋰電池容量不高,大都是低於2Wh(以AirPods系列為例)。不過,考量坊間他牌藍牙耳機充電盒規格不一且有逐漸加大鋰電池容量的趨勢,以及藍牙耳機放入充電盒中會自動充電處於待機狀態,不符合PED託運需完全關閉要求,可能基於飛航安全及保險費用考量,所以部分航空公司開始規定無法託運,僅能手提。
由於多數航空公司都是允許在飛機上使用藍牙耳機,華航、長榮和星宇皆允許可以在飛行全程中使用,所以要求藍牙耳機只能置於手提或隨身行李方式上機,應該不會造成多數搭機旅客困擾。
藍牙耳機的鋰電池會爆炸嗎?
藍牙耳機使用得鋰電池都是採用液態鋰電池,雖然發生爆炸起火機會不大,但只要是液態鋰電池仍有爆炸風險。過去曾有幾起疑似藍牙耳機起火或爆炸事故,不過藍牙耳機本身內建的鋰電池容量很低,媒體報導藍牙耳機造成嚴重事故有待商榷,不能完全盡信。
圖片來源: 各新聞媒體